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高凯)“新时代中国学(汉学)研究的变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来自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汉学家与国内学者70余人济济一堂,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开幕式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党支部书记郭景红主持。
当日会议的主旨发言中,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侯且岸从美国汉学家列文森着手,系统梳理了美国汉学向中国学转变的整体历程,廓清了在座学者对美国中国学发展演变进程中存留的迷雾;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索嘉威聚焦“瓦·米·阿列克谢耶夫在圣彼得堡大学文学翻译的传统”一题,将与之相关的一众俄国汉学家、翻译家串联起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极大促进了在座师生对俄国汉学发展情况的了解;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沈卫荣从汉学发轫的历史谈起,将蒙古学、藏学等学术传统加以联系,指出早期的Sinology是中国学不是汉学,再次更新了与会学者的认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选取近年来在俄罗斯畅销的中国文学作品,如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墨香铜臭《天宫赐福》、莫言《红高粱》《生死疲劳》等,由浅入深地探讨了影响中国文学在俄罗斯传播情况的诸多因素及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学院中国语文系副教授马义德以视频致辞的形式,以李福清、白若思等俄国研究中国戏曲的学者为例,讲述了中国现代话剧在俄罗斯的翻译和传播。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李真就“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2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2003-2023)”一题,从基础文献整理及研究、汉学刊物中的研究成果、硕博学位论文、学年学会、学刊出版等纬度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在李真教授看来,世界汉语教育史已经成长为一门实在的学科,具有丰富的学术空间。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麦克雷对约翰·本尼迪克特·卡尔普佐夫拉丁语“孟子”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展现了早期国外学者对中华传统文明的关注和研究。
此次学术研讨会围绕“新时代中国学(汉学)研究的变革与发展”这一主题,下设“汉学、中国学史研究”“世界汉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亚洲汉学、文学研究”四个议题,对应四个分论坛。
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海外汉学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此次学术研讨会被认为有助于促进海外汉学研究的持续发展与方法创新。(完) 【编辑:胡寒笑】 新闻结尾
纵情享受又粗又大又硬黄色视频带来的全新感官刺激,释放内心的激情与欲望!的相关文章
购书捡瓷赏非遗 去长沙橘子洲赴一场书香雅集的相关文章
郑培钦师生音乐会:民歌与诗词共奏“音画西湖”
王毅会见韩国外长赵兑烈
广东广州:异木棉绽放
骨科专家:补钙不仅是吃钙片,还要多环节的综合治疗
中国道教协会在新疆和田举办“传承·互鉴·共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道教”文化论坛
江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